亲爱的好书共读栏目书友们,很高兴遇见你。
昨天我们我们学习了实用性图书、小说、故事以及诗歌的阅读方法,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类型的图书阅读方法,希望大家将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可以学以致用。
下面开始今天的共读。
本次推荐阅读时间为20分钟左右,覆盖原书的第 204页到第263页。
如何阅读历史书
1、什么是历史
首先,就事实而言的历史(history as fact)与就书写记录下来的历史(history as a written record of the tacts)是不同的。我们所说的历史,更倾向于后者。
其次,狭义的“历史”,指的是我们希望限制在针对过去某段时期、某个事件或一连串的事件,来进行基本上属于叙事风格,多少比较正式的描述。这也是“历史”的传统词义。
亚里士多德说:“诗比历史更有哲学性。”他的意思是诗更具一般性,更有普遍影响力。一首好诗不只在当时当地是一首好诗,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好诗,这样的诗对所有人类来说都有意义与力量。历史不像诗那样有普遍性。历史与事件有关,诗却不必如此,但是一本好的历史书仍然是有普遍性的。
2、阅读历史的两个要点
第一,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,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;
第二,阅读历史时,不只要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、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,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,尤其是现在,人们会有如此这般行动的原因。
3、阅读历史时提出的问题
在阅读历史时,我们也要像阅读论说性作品一样,提出基本的问题。因为历史的特性,我们要提出的问题有点不同,所期待的答案也稍微不同。
第一个问题“写的是什么”。每一本历史书都有一个特殊而且有限定范围的主题,如果我们要把历史读好,我们就要弄清楚这本书在谈什么,没有谈到的又是什么。当然,如果我们要批评这本书,我们一定要知道它没谈到的是什么。
第二个问题“怎么写的”。历史书在说一个故事,而这个故事当然是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。一般的纲要架构因此决定下来了,用不着我们去搜寻。但是说故事的方法有很多种,我们要知道这位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故事的。
第三个问题“写的对不对、好不好”。一方面,我们可以批评这本历史书不够逼真。另一方面,我们会认为,作者误用了资料。我们发现他竟然没有读过我们曾经读过的某本书时,会有点生气的感觉,他对这件事所掌握的知识可能是错误的。在这种状况下,他写的就不是一本好的历史。
如何阅读科学作品
1、什么是科学作品
所谓科学作品,就是在某个研究领域中,经过实验或自然观察得来的结果,所写成的研究报告或结论。叙述科学的问题总要尽量描述出正确的现象,找出不同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。
科学不是编年史,科学家跟历史学家刚好相反,他们要摆脱时间与地点的限制。他要说的是一般的现象,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则。
2、阅读科学作品的两个难题
一个是有关论述的问题。科学基本上是归纳法,基本的论述也就是经由研究查证,建立出来的一个通则——能是经由实验所创造出来的一个案例,也可能是长期观察所收集到的一连串案例。归纳法是科学的特质。
还有另外一些论述是运用演绎法来推论的。这样的论述是借着其他已经证明过的理论,再推论出来的。在讲求证据这一点上,科学与哲学其实差异不大。
3、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
数学其实是一种语言,拥有自己的字汇、文法与句法(Syntax),初学者一定要学会这些东西。学习新的书写语言,牵涉到基础阅读的问题。
我们所关心的是在科学作品中有相当多的数学问题,而这也是一个主要的阅读障碍,我们至少能够读懂一些基础程度的数学。
如何阅读哲学书
1、哲学的两类问题
好奇,是哲学的起源。
哲学家提出一部分典型问题,是想要探索存在的特质与存在的领域。因为是问题,并不难说明或理解,但要回答却难上加难。哲学家会提的另一组问题不是存在,而是跟改变或形成有关。根据我们的经验,我们会毫不迟疑地指出某些事物是存在的,但是我们也会说所有这些事物都是会改变的。它们存在过,却又消失了。当它们存在时,大多数都会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,其中有许多包括了质与量上的改变。
哲学家提出这样的问题,就是从注意事物的存在到注意事物的改变,并试着将存在与改变的关系建立起来。
我们所讨论的两种问题,区分出两种主要不同的哲学领域。
第一组,关于存在与变化的问题,与这个世界上存在与发生的事有关。这类问题在哲学领域中属于理论或思辨型的部分。
第二组,关于善与恶,好与坏的问题,和我们应该做或探寻的事有关,我们称这是隶属于哲学中实用的部分,更正确来说该是规范(normative)的哲学。
2、哲学的五种论述风格
在西方传统中,伟大的哲学家们至少采用过五种论述的风格:
(1)哲学对话:第一种哲学的论说形式,这种风格是对话的,甚至口语的。首次出现在柏拉图的《对话录》(Dialogues)中。
(2)哲学论文或散文。柏拉图的徒弟亚里士多德也曾尝试过对话体,但未曾有遗留,相反,他的传世之作多为异常难懂的散文或论文。
(3)面对异议:中世纪发展的哲学风格,以圣托马斯·阿奎那的《神学大全》为极致,兼有前并试述两者的风貌。
(4)哲学系统化:这是由两位著名的哲学家,笛卡尔与斯宾诺莎所发展出来的。他们着迷于数学如何组织出一个人对自然的知识,因此他们想用类似数学组织的方式,将哲学本身整理出来。
(5)格言形式:是由尼采在他的书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(Thus Spake Zarathustra)中所采用的,一些现代的法国哲学家也运用这样的方式。
3、阅读哲学图书的方法
首先,阅读任何哲学作品,最重要的就是要发现问题,或是找到书中要回答的问题。这些问题可能详细说明出来了,也可能隐藏在其中。
其次,我们可能需要阅读很多书,花上很多年时间,重复多次阅读之后,才能发现哲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原则。
此外,一旦找到作者的中心思想原则,就需要看作者怎样将这个概念在整本书中贯彻到底。
最后,我们要特别注意哲学家所做的归纳性结论。
好了,书友们,今天的好书共读就到这里了。
今天阅读后,你收获了什么?又想要有怎样的进步?
建议大家将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至下方【留言区】
与3600万书友交流心得,碰撞思想,共同进步!
我们明天见,晚安!
< END >
| 发送“书单” ,你喜欢的各类书都在这里 |
| 发送“一句” ,来和小编一起抄句子吧 |
| 发送“共读” ,千万书友等你加入 |
本文仅代表作者FB体育观点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FB体育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